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付 裕

【机构】 565200,贵州省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

【摘要】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本文从1.对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有关概念的理解2. 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3. 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三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一、对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有关概念的理解
为了探讨如何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问题,有必要结合美术教学来理解与创新教育密切相关的一些词语概念的含义。这些词语包括“创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
1、创新:是一种心智能力,是流畅、变通和独特的思维特点外显的能力特性。美术教学创新,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探索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特别要摈弃“教师灌输、学生接收,教师范画、学生模仿”的美术教学模式,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民主、交流合作、生动活泼的“活动体验式”、“实践发现式”、“讨论探索式”等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2、创新精神:是不甘守旧,刻意求新,不惧艰辛,志在变革的勇气和毅力。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对只重模仿、轻视创造的教学要求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美术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对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3、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设想的能力,善于发现和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美术学习中,美术创新能力应是发现美、工具特殊的使用方法、材料的新用途的能力;在绘画、工艺制作过程中,运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手段的能力、独特的美术创作构思和绘制出新颖作品的能力等。
二、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创新精神的造就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多方面综合培养的结果。美术学习的思维特点、实践性和物化性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美术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特征是创造力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需要依赖并经常对这类思维进行训练,以保证美术创作练习的完成。
2、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美术课必须保证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绘画、制作和欣赏,这是一种智慧技能型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有一首题画诗写道:“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最简单的因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他以科学家的眼光和语言讲明了艺术的本质是创造的道理,也说出了美术实践操作的特点。这一点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可靠保证。
3、美术学习具有使知识技能物化性特点,也就是说美术学习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物质产品——美术作品,因此美术学习离不开工具和材料。美术材料的广泛性决定了美术造型手段的多样性。发现新材料、处理与运用材料、使用工具(包括自制工具和发现替代工具)和艺术造型,离开创造、创新和实践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方法的选择
美术教学应该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1、通过培养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是美术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应当明确,只有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创造活动本身中去,才能对培养其创新精神有意义,而在美术教学中忘记了培养目标、想博学生一乐的所谓激发兴趣,只会转移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实行教学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就要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这样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才能的发挥。
3、培养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美的存在视而不见、头脑失去独立思考的功能的人,是不会有创新意识的。所以教师不要只把现成的知识和技法生硬地塞给他们,让学生机械地照描照抹。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4、经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定势心理制约着人的发散思维。—个事物,力求学生从全方面、多角度地去表现它。比如绘画构图既可启发学生遵循法则、但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处理,也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采用独特新颖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像儿童画构图并不依照成人法则,随心所欲,看似“悖理”,但其效果极其生动,趣味无穷。再如命题创作画,在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含义后,就要启发他们对各种选材进行取舍、思考各种组织方式、各种表现方法,灵活地进行处理,以创作新颖、独特的作品。在美术教学中,类似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只要有意去做,内容比比皆是。
5、改变评价导向。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如评价美术学习的“效果”,以往只关注作业如何,并以能模仿的“肖似”为优。由此把学生引导到离开“样子”就不能画画的地步。但以创新教育观评价“效果”,它应该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此,才能有利学生的发展。

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观念,而教学行为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教学的认识程度。应当首先认识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优势和条件,能做什么,应该怎样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印证认识。有了深刻的符合规律的认识,“方法”也就在其中了。认识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要不断深化认识,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认真学习和勇于实践,是承担起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作的根本条件。

打印本页